儿童的人格教育
前言
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激起个体的创造力,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优越感,个体便投入到追求完善、完美的过程之中。然而自卑感所激发的优越性追求也会走错方向。这些人会把追求优越性扭曲为追求权力、控制别人、自私自利,或沉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,缺乏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。这些错误的优越性追求,是应该要注意矫治的地方。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。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,而不是精神疾病和错乱。
要点
阿德勒指出,儿童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- 发展积极的自我观: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持续的信任,发展他的自信,过多的批评会造成怯懦和不自信;给予自由和机会,促进孩子自立,教育者过于展示优越感会滋生他的依赖心理;树立榜样,鼓励他自我要求,自我创造,阻止他沉溺于自我,裹足不前;鼓励他认可自己的性别和异性,不要显示或暗示拒斥自己的性别和异性。
- 发展积极的困难观:鼓励他努力克服障碍,提供适当的挑战,塑造他的勇气和自信,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,也不要提出过低的要求;允许和支持他创新尝试,不要把孩子视为被操纵的木偶;倡导和展示坚韧、恒心,做事追求完美,不要显示出没有耐心,或办事拖拉。
- 发展积极的他人观:鼓励他培养一种人类的关爱感,不要向孩子灌输偏见和冷漠;鼓励合作和与人共享的愿望,不要挑起恶性竞争;教会孩子理解和体察他人,不要培养他的自私和自我中心;帮助孩子对自己公平的份额满意,不要容忍贪婪和自私;展示和鼓励帮助他人,不要成为剥削者和暴君;展现自己乐于奉献,不要在孩子身上播种会使他成为一个索取的人的种子。
- 发展积极的异性观:发展孩子深刻地认可异性,不要通过言行来贬损异性;全面理解异性和与异性的亲近感,不要创造无知或距离;促进热情,信任和友善,不要播种敌意和不信任。
总结
人生而自卑,但都有提升超越的欲望。自卑和超越就如一杆天平,只有保持平衡,心理才会健康。当自卑走向了自卑情结,超越走向了野心膨胀就成为心理疾病。
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成长史,比如身体状况、家庭环境等,才能真正解读他某些行为如发怒、懒惰、厌学等背后的真正含义。然后要做到这一点,实属不易。作为父母只能敏锐观察、客观分析、自我提升。